查看原文
其他

出门前,请带好您的随身私人月亮

小刘 NOWNESS现在 2022-04-12


🌛

你今天带月亮了吗?



古往今来,世界上有着数不胜数的关于月亮的文学,诗歌和艺术,应该也有不少人听说过00后诗人姜二嫚的那句“想要订购很多不同样式的月亮,然后再开个店卖给每个害怕天黑的人”。不管是艺术家的作品,还是孩子们的小诗,月亮似乎总是能激起我们心底最柔软和浪漫的那部分情绪。

万物苏醒的三月初,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月球土壤展,用来自月球的土壤样品,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月亮的真实模样。至于月亮如此吸引我们的原因,或许也并非全部出于单纯的物理因素,而是它那能使每个人都与其产生独特共鸣的神秘力量,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关于月亮的、温柔的、巧妙的、“光是看到都会觉得生活美好”的艺术。

  ©️Luke Jerram 



01 给你心形的月亮

Matias Alonso Revelli


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对月亮的样子见怪不怪,但对1993年出生的阿根廷摄影师Matias Alonso Revelli来说,月亮可以有无数种奇奇怪怪的形状。

在Matias的呈现中,即使是一弯小小的月钩,也会因为距离远近,周边烘托的云和花朵,天色等不同的因素而千变万化。就如同姜二嫚小朋友诗里所盼望的那样,Matias也有着关于方形,心形,圆环等不同样式月亮的幻想。

  ©️ Matias Alonso Revelli

高中毕业后,无所适从的Matias开始给周围的景物拍照,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工作。对于有效提升自己影像技巧的方法,Matias的回答则是反复练习,“我在数小时间不断地尝试使用相机和编辑软件,试图在每一步都找到新的东西,这个过程也永远不会结束。”

  ©️ Alina Szapocznikow

Matias作品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,是他那关于月轮的系列创作:将不同圆缺状态下的月亮大胆地放置在同一画面中。而这样有关超现实主义的创作,也离不开Matias对超现实主义先驱Rene Magritte的崇拜,“我认为他是在我在艺术的旅途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家。”

  ©️ Alina Szapocznikow

尽管Matias在网络中创作了这么多让人与之共鸣的美好场景,但他表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,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。这些美丽的月亮是逃避现实的出口,他只是试图通过影像,来表达自己内心那些秘而不宣的想法。

  ©️Matias Alonso Revelli




02 对,月亮是红色的

Morgan Whitney


作为一位自称是“白日梦想家兼夜间思考者”的艺术家,Morgan Whitney的夜晚总是与众不同,尤其是她作品中那些散发着蓝色,青色,紫色,绿色光芒的奇异月亮。

  ©️Morgan Whitney

Morgan更广为人知的名字,是Instagram上面的昵称“MORGAN ☾”,甚少接受外界采访的她居住在美国弗罗里达州。正如这个昵称一样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,是她在作品里创造的那些鲜红色的月亮。红色月光下的世界仿佛是Morgan创造的另一个神秘次元:人们在夜间的海滩上玩耍,因为天太暗,其中一些人还在头上戴上了同样散发着红光的微型月亮来照明,从而形成一片月亮的海滩。

  ©️Morgan Whitney

在Morgan的另外一些作品里,虽然完全没有出现那轮鲜红的月亮,可在暗蓝色的城市氛围里,每个人家的窗户都同样发出了鲜红色的光,仿佛是红色的月亮盗影在就像每户人家的窗上,把整个城市都映红了。

©️ Louise Bourgeois

能创作出这样具有神秘氛围的图像,与Morgan的成长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。她从小生长在信奉神秘学的女性周围,被介绍了很多与现实交替的概念和想法,因此对超自然的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,其中特别是有关天文,占星方面的理念,“无论我仰望多少次,我总是敬畏月亮和星星。”

  ©️Morgan Whitney



03 再见,去看月光了

Rene Magritte


提到关于看月亮的经典作品,你一定看过超现实主义绘画先驱Rene Magritte的"The Act of Faith", 画中是一扇被打破的门,门后面是深蓝的天空和悬在天上的、弯弯的月亮。

  ©️ Rene Magritte

虽然如今关于月亮的超现实创作已经十分常见,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Rene Magritte绝对是最喜欢在作品里用到月亮这个意象的艺术家之一。

  ©️ Claudia Chanhoi

比如,在Rene1955年的作品“The mysteries of the horizon(地平线的奥秘—)”中,三个身穿黑色制服男子的帽子上方,就分别垂挂着的三枚月钩;而在1956年的作品“9月16日”中,Rene又将高悬在天上的月亮,巧妙地嵌入了树里。

  ©️ Rene Magritte

Rene于1898年出生于比利时的一户纺织品商人家中。成年后的他在布鲁塞尔皇家美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艺术进修。1927年,Rene移居巴黎,与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安德烈·布雷顿成为朋友,而他自己日后也成为了这种绘画风格的领军人物。

  ©️ Rene Magritte

作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先驱,Rene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摒弃现实。再普通不过的物品,在他的摆弄下也能够让观众觉得不可思议。所以他的风格也被人称为“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。”

面对Rene这些表述模糊的作品,人们自然会心生疑问:“这到底是什么意思?”而Rene的回应也正如这些画作一样神秘,“答案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降临,假如人们不专注地观看事物就想有所发现,那人们将永远看不见所想要的东西,关于奥秘,我们不必去谈论它,而应该去捕捉它。”——在某种程度上,这其实也是人类对月亮的感受。

  ©️ Rene Magritte

hanhoi


04 我有一个私人月亮

Leonid Tishkov


2003年,来自俄罗斯的小镇艺术家Leonid Tishkov萌生了一个“Private Moon私人月亮“的创意,于是有了这个差不多是真人大小的迷你月球艺术装置,然后带上它四处旅行。

  ©️ Leonid Tishkov

每到一处,Leonid和他那会发光的LED月钩就会无缝融入当地的景致。奥地利,英国,法国,捷克,日本,美国,哈萨克斯坦等地都成为过“私人月亮”的背景。

为了这个属于自己的月亮,Leonid还设计了一个浪漫的情节:一个男人遇到了月亮,从此与它共度余生。现实中,他们在暗蓝色的海洋上泛过舟,坐过公园的长椅,登上过城市高楼的顶端,还在午夜时造访过小镇上的阳台……Leonid用月亮为这些地方带来了一抹诗意。

  ©️ Leonid Tishkov

至于为什么选择与月亮同行而不是太阳,Leonid的回答是,因为月亮是诗人,流浪者和浪漫主义者的朋友。这则私密,安静的作品,像一把寒冷树林中的火焰,吸引着每一个能够感受到诗歌,并相信奇迹的人。

  ©️ Leonid Tishkov

LED并不总是“私人月亮”唯一的元素。2017年,Leonid在俄罗斯维克萨的河边,放置了一个约两人高,全身贴满了镜面的圆球状月亮。为了纪念一生颠沛流离的继父,Leonid还在2018年创作了一个贴满了家庭照片的巨型圆球,Leonid为这个作品取名为“风滚草”。这个装置的特殊之处在于,一旦环境干旱,它便会脱离根部,在草原上不停滚动以寻求下一个安身之地——跟月亮一样浪漫而无法捉摸。

  ©️ Leonid Tishkov


如今,Leonid与月亮的旅行仍然在继续。或许是受到疫情的影响,1月份,Leonid决定回到月亮的家乡。他套上了宇航服,坐在站台等候列车,他的身后是一个售卖去月球车票的窗口。Leonid表示,这只是一次短暂的休假,不消多久他就会回来。

  ©️ Leonid Tishkov



05 飞到“月亮”上的鹅

Agnes Meyer-Brandis


1603年,英国主教弗朗西斯·戈德温在小说《月亮上的人》中,描写了一种特殊的鹅:每天秋天,这些鹅会从地球迁徙到月球,就像候鸟南飞一样。而书中的主人公,会乘坐着这些鹅拉的工具,和它们一同飞向月亮。

  ©️Agnes Meyer-Brandis

来自德国的装置艺术家Agnes Meyer-Brandis借这个设定,用一系列艺术项目把童话变成了现实。其中最出名的,是她2011年培育出真正的“月亮鹅”的故事,Agnes还把这个经历拍成了一则九分钟的记录短片“The Moon Goose Colony”。

这个项目的主角是11只月亮鹅。在它们出生前,Agnes在蛋壳上写下了11位著名宇航员的名字。小鹅出生之后,Agnes通过进行飞行训练等方法让它们适应月球环境。当然,它们并没有真的登上月球,而是去了一处模拟月球表面的意大利农庄。

  ©️ Francesca Woodman

为了尽可能真实,Agnes还设计了一个位于地面的指挥室,用来实时播放“月球表面”的现状。在月亮鹅与地表沟通的控制台上,也滚动播出着地球上发生的新闻,活动,实验。为了在月球生存,这些鹅会通过拉动释放蒲公英的机械绳索获得食物——它们做得不赖,还在“月球”上产下了四只小鹅。

  ©️ Francesca Woodman



06 幻想中的假月亮

Six N. Five


作为一家当代设计工作室,成立于2014年的Six N. Five以其用CGI计算机成像技术完成的、具有清晰和现代美学特征的设计而闻名。对于工作室的创作风格,创始人Ezequiel Pini则用“在设计与艺术的边界,使用概念,图形,整体微妙,柔和,有时甚至是一种挑衅”来形容。

  ©️Six N. Five

他们在2018年以“等待”为主题的创作便是一个典型。这件作品参考了爱德华·霍珀、约翰·罗杰、贾木许等艺术家的视觉风格,风格画面中那降临在海平线上,透着朦胧光亮的月亮,也似乎在暗示由等待引发的沉思、被动,以及时间的扭曲。

  ©️Six N. Five

除了接一些商业项目,Six N. Five还进行着自己独立的实验性设计。在其2017年的作品“共存”中,他们根据周边环境所创造出的不同形状和材质的雕塑,仿佛一个个安立在地面上的月亮,与周围的景观共同处于某个遥远的世界角落。

  ©️Six N. Five

去年,应意大利家具品牌Cassina“创作三幅一天中最美时刻的景象”的邀请,Six N. Five再次使用了月亮为主要元素,描述了月亮在清晨,夜间,傍晚的活动,并将其分别放置在草原,山谷,沙漠中,显示着不同时刻的月亮别样的美——直到现在,他们关于月亮之美的探索依然在持续着。

  ©️Six N. Five-Cassina





🕙✉️🕙

 来聊 

 可以的话,你想带着月亮去哪里做什么?



撰文/小刘

编辑/Svet

排版/Jasmine



NOWNESS



更多「生活中的艺术」相关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